想要做的事情很多,但是实际做出来事情很少。在做一件事情之前,我想会需要花费一周时间,结果是两周时间,我想这个数据应该还行,实际上是惨不忍睹。
我近一年关注大量的独立博主,公众号,抖音账号的创作者。发现最后数据非常好的,基本上都是坚持在一件事,或者说聚焦在一件事情上面,真正做时间的朋友,而三心二意和精力分散,都没有好的结果。
这里里面最大的困境我总结出来大概有三点,只作为一个参考:
第一专业性差,不论是创作出的产品,视频或者作品,本身就很差,但是心里没有数,沉浸在自嗨里面。
第二是持续性差,不肯做时间的朋友,有的人明明水平达到了,剩下需要时间去积累,比如我看到一个抖音作者,我从几千粉丝关注几十个点赞,我对这个作者的判断是需要时间,果然一年后点赞上万。
第三是三心二意,三心二意是指,明明你在做视频,然后去写文章,明明你在写代码,却又去画绘本。这类往往是因为本身很优秀,学习能力太强,无法止住心中的诱惑,有时候不做什么,比做什么重要的多。
==========
今天心情很烦躁,上面说的三个困境,我几乎都有,或多或少犯戒。举个例子,要为一个网站寻找素材,在x上面看了很久,被一些项目案例吸引,导致花了四十多分钟,我也知道不应该继续看了,但是控制不住诱惑,最后看完了那个案例教程。最后搞得自己很烦躁,因为我没办法静下心来专注的将核心的事情做完,本来就是找个素材发一下,结果一直去看去学习,我从未如此痛恨知识,这种控制不住自己的困境,让我很痛苦,也很拧巴,人家怎么会控制不了自己呢?现实就是我无法控制我自己。
彼之蜜糖,我之砒霜。
看到知识就忍不住去学习,但又分散了本应专注于计划事情的精力,这里我称之为:贪毒和散乱之毒。
第一是贪:贪求知识:佛法认为贪是三毒之一,这里的贪表现为对知识的过度贪求。虽然学习知识本身是好事,但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贪求之心,就会陷入无尽的欲望中,从而无法专注于当下的本职任务。贪婪求多:不自觉的渴望获取更多的知识,认为“多”就是好的,但过多的知识追求可能导致心散乱,无法集中精力完成一件重要的事。
第二是散乱:心随外境转:当看到新的知识时,心被外境所吸引,无法自主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,这就是一种散乱的表现。佛法中提到“此心随欲转,轻躁难捉摸”,说明当心被欲望(如对新知识的欲望)牵引时,就会变得难以控制,即使明知错误也无法停止下来。
==========
欲海难填,美食超出胃部的承受范围仍然继续吃。明明家有妻子却在外面拈花惹草。贪欲的产生是因为对“我”和“我的”过度执着,超越了合理的限度,众生却执着于它们无无法自拔,所以生贪欲。
佛法三毒贪嗔痴,是一个互相循环互相作用的。
-
贪(贪欲):如上所述,是对事物的过度渴望和执着。
-
嗔(嗔恨):是对不如意境界的强烈反感和排斥。嗔恨源于对“我”的保护意识,当“我”的利益受到威胁或不如意时,就会产生嗔恨。
-
痴(愚痴):是对真相的无知或误解,是对“我”和“我所”的错误认知。痴是三毒的根本,因为贪和嗔都是基于对真相的无知而产生的。
贪和嗔是相互转化的。当贪欲得不到满足时,就会转化为嗔恨,一个人对财富的贪欲很强,当他发现自己的财富被他人夺走时,就会产生强烈的嗔恨。一个人对于美女产生色欲,当美女不肯接受自己,也会嗔恨。
痴是三毒的根本:痴是三毒的根本原因。我们对一些真相拥有错误的认知,比如你对社会关系,财富,家庭。我们追求的是一个错误的真相,就会痴缠,或沉迷对于未来的追求中无法自拔,或沉浸于过去的悲伤中无法走出。我们对真相无知,没有真正的认知到虚假和真实的实相。
===========
如果机会问佛祖,我想问佛祖,慧根不足,泥足深陷,要怎么远离贪嗔痴三毒?我根本放不下对于结果的渴望,或者真正要做点什么,本身就是强迫自己在苦海里行舟。
唯有攀缘登云梯,唯有苦海摇行舟,唯有伸手摘星辰,望梅止渴不可得。
以上。
回复 似水流年 取消回复